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http://baidianfeng.39.net/有人说
深圳这座城市没有温度
钢筋水泥灌注的城市森林下
打工人为生计而四处奔波
邻里之间总是人情淡薄
可是如果留心观察
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其实并不冷漠
免费的暖心面
“如果你的生活遇到困难,可以在本店免费享用专属小面一碗。”
这是深圳盐田区一家面馆的海报内容,自开业以来,老板已经为几十上百的人送过这碗“暖心面”。
面馆老板阿忠,重庆江津人,年近三十。
来深圳开店前,他曾在重庆老家当餐饮学徒。那时候他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但因为受到身边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最终挺过难关。
后来阿忠到深圳开店,也没有忘记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社会。面馆时好时坏的生意没有让阿忠大富大贵。
一碗免费的“暖心面”对阿忠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肚里有了温饱,心中有了激励,遇到的难关或许就会迎刃而解。
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撑伞,再微弱的火苗,也能温暖一方。
谈及印象最深的受助者,阿忠想到去年疫情期间的那个早晨。
“那是我刚开门准备营业,水还没烧开,门口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小哥,然后我煮了一碗热腾的鸡蛋面,跟他闲聊起来。”
原来那个小哥是来深打工丢了身份证,找不到工作,身上也没多少钱,在周围闲逛的时候看到了店门口的海报,便来想试试。
在给小哥填饱肚子后,阿忠开导他:“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要放弃自己。”
几个月后,小哥又一次回到店里并点了一份面,只是这次不用受老板的帮助了。
阿忠笑着说,小哥那时候告诉我,自己找到工作了。
开了八年的免费素食
“我们店的午饭虽然都是素食,但是好吃又免费。”
“开了八年,刮风下雨也一样。”
罗湖区鹤围村一家名为“芬陀利华”的素食餐厅,自开业以来每天中午都会为食客提供免费的素食午餐。
如今已步入第八个年头。
餐厅的面积不大,百平米有余,店内干净整洁。临近中午饭点,座位早已有许多“老顾客”在这里等候。
鲍爷爷今年七十岁,医院附近,他来这家店有四个年头:”这里素食午餐好吃还不收钱,对我们这些独自不好做饭的老人真的很便利啊。”
来这里的食客除了附近的老人,还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或者正在流落街头的人。这家餐厅不会因为客人衣衫褴褛而拒绝他们,无论是什么人来到这里,都能被温情对待。
而运营这家餐厅的正是这些志愿者,他们中有些人是自发前来,有些人是通过朋友介绍下而加入。
严哥经常在门口负责派号,对前来就餐的老人自然是熟悉不过:“一号到七号桌的食客多数是附近的老人,而八号到九号桌子是住的远一点的老人,再后面几个是住在布吉,上梅林那边......”
谈到来这里的起因,严哥告诉我是下班路上偶然经过,觉得他们的行为很有意义,于是便加入了。不知不觉,严哥已经在这个餐厅6年了。
来自广西的小陆:“两年前严哥介绍我来这家餐厅的,平时有空就会来帮忙,助人即助己。”
小陆平时在后厨忙碌,开饭后负责给店里的老食客们送汤,穿梭于人群之间。
坐在椅子上的马奶奶今年已经77岁,她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上午,马奶奶会帮忙整理食材;到饭点,她会先忙着洗碗再去吃饭;最后,打扫卫生到关门。
店里四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即使是迟暮之年,她依然宝刀未老。
素食餐厅的运转离不开这些志愿者,离不开餐厅的发起人刘叔,也离不开一直默默捐赠物资的好心人士。
每个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帮助着别人。
一份简单的素食午餐,为受助者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这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还存在温暖而细腻的慰藉。
深圳最“安静”的面包店
面包虽小,大爱无声。
在龙华区的红山,有一家名为“无声面包树”的面包店,这是深圳最“安静”的面包店,因为店内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聋哑人(无声者)。
关于初衷,创始人郑女士回忆到:“几年前看到一对德国夫妇在长沙开了一家面包店——吧赫西点,他们招纳聋哑人工作,让一家面包店成为无声者的爱心港湾。”
深受感动的同时,郑女士萌生一个想法,自己也可以开一家可以为聋哑人提供工作的面包店。
“以树为名,希望我们的店能像大树一样,为无声者群体遮风挡雨,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港湾。”
但是“无声者”特殊群体的就业情况比大家想象的难,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顾客第一次来,看到店员没有回应就会大发脾气,“无声者”受了委屈也没有办法解释。
郑女士为了更好解决顾客与“无声者”之间的沟通问题,逐渐在店里增加了不少温暖的小细节。
例如墙面和衣服上的手语图案,员工衣服背面印着“有事拍拍我”,以及收银台上的手写板和语言转换文字器。
小艳是店里其中一名“无声者”,她来自云南曲靖,目前已经在面包店工作了将近一年。
她通过文字聊天告诉我:“一开始在店里有点不适应,但是店长对我们很有耐心,现在主要负责收银和整理货架,能努力完成工作就很开心。”
除了为“无声者”提供工作机会,店内每月还会开展一次公益性的无声咖啡师培训。即使培训费用昂贵,创始人也愿意为此买单。
至今为止,已有二十多名“无声者”来到无声面包树学习和工作,有的“无声者”成为了正式员工,有的人则被推荐到其他地方工作,还有的人学有所成回去开了店铺。
在郑女士看来,这棵面包树已经开枝散叶,将温暖和爱心传递出去了。
一座温暖的城市
其实在深圳,做公益传爱心的并不只是这些店。还有无数心里裹着光的人,在为陌生人照亮前路。
每个社区里的义工、地铁中的志愿者以及抗击疫情的大白等等。他们虽然默默无名,却同样在传递着一份温暖。
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人
即便是微弱的光
也能给予温暖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