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个搞笑世界杯 http://www.hechaoqiongq.com/jxnwjp/18278.html白日将尽,办公室复归安静,我的独属时间。
这篇书评要讲两本大异其趣、但都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吴*的《浪潮之巅(第四版)》和虎皮妈的小说《硅谷是个什么谷》——虽然前者花了十天(这口气有点长),后者花了今天的上班时间(但有在工作哦)…
关于《浪潮之巅(第四版)》,我要说的主要是四部分内容——
一.这本书说了什么
二.读者能读到什么
三.(我认为)书中重要的观点
四.我的个人评价
一.这本书说了什么
从它的出版机构(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作者履历(曾任Google资深研究员、腾讯副总裁,现任投资人兼大学客座教授等)就知道,这是一本讲述信息产业全产业链近几十年来风起云涌、潮来潮去的宏篇巨著。
这本书讲述了通信业(运营商、设备商与终端制造商)、计算机业(软件、硬件、半导体、配件)、互联网以及核心配套(硅谷、风投、投行等),45度角俯视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全产业链及发展历程。
同时,又从信息产业的生态链(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反摩尔定律)和信息产业规律(70-20-10、茨威格定律、基因决定定律)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对全产业链进行了理论角度的剖析。
最后,当然也包括对现状的分析与对未来的预测。
整本书,凝结了吴*十余年来的心血思考。十年磨一剑,绝非妄言。
二.读者能读到什么
当代考古。贝尔实验室、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康柏电脑、yahoo免费邮箱、msn…这些被我们遗忘的亲切名词,感觉像博物馆里的商代青铜器那么古老,然而距今不过十数载而已。商业案例。无论是ATT巨人轰然倒塌接着分尸最后归于无名、Oracle一路买买买买成IT钜子,还是我们耳熟能详人畜无害的Google、《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代名词的非死不可,都是心潮澎湃的商业故事。对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认识。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共饮长江水,然而君不知我,我不识君——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三.(我认为)书中重要的观点基因决定论。这也是吴*最受争议的观点,然而反对者们可能连这个观点的阐述都没好好看过——如果不是看不懂的话。“一家在某一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经被优化得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它的企业文化、做事方式、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已经甚至过分适应传统的市场。这些使得该公司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会渐渐地深深植入该公司,可以说成了这家公司的基因。”“同一个市场在不同的公司眼里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但是公司的基因却很难改变。”“公司基因的决定作用如此之大,使得很多跨国公司都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逃脱诺威格定律的宿命。这其实对整个工业界,乃至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件好事。就像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从生到死不断发展的一样,一家公司、一个产业也应该如此。人类的文明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清除掉阻碍我们进步的那些庞大的恐龙,人类才有新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讲,一家昔日跨国公司的衰亡,也许是它为我们这个社会做的最后一次贡献。”“当然,世界之大,必然会出现一些成功改良自身基因,并成功转型的公司。”产业革命的范式。现有产业+新技术=新的产业。从推导过程到公式本身,我无法认同。但我认同它对现实的意义——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扑向新技术,懂得将新技术引入自身所处产业便能领先一步胜人一筹。优胜劣汰。传统价值理应回归,浮躁的消费主义必须被审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即将破茧而出。距离信息技术的诞生已大半个世纪过去,人类目前的生产力面临瓶颈,从时间和迫切性来说,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理应即将诞生。上述五点,尤其是4、5所占篇幅并不大,但我认为很重要,故高亮之。四.我的个人评价我的评价不太重要,跳过没关系。别跳过第二本书的书评即可。首先,我对《浪潮之巅》的痴迷与从业经历有关,也无关。的确,我在通信业混了近30年(爸爸就是干这个的),在IT服务业混了7年,比大部分人都热爱信息产业,更能深切感受到45度俯视全产业链是多么多么难得,多么多么可贵。每一天,都情不自禁的问自己:如果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如果早一点有今天的认知水平——毕竟它的第一版年就问世了——我会不会在第一个公司做得更好、能不能在第二间公司做出好的产品将营业额从10倍增长推向更大的数量级?无关的部分是,吴*充满真知灼见冷嘲热讽的畅快文风,是我特别喜欢的。他对信息产业的热爱、对大科学家大创业家的敬佩,毫不掩饰的真性情,也是我的喜欢。其次,坦白承认吧,我是吴*在信息产业方面的粉丝。他在”得到“app里的《信息论40讲》和《吴*讲5G》超级精彩,也是付费音频节目里的巅峰。当然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社会达尔文的残酷面貌,但这种残酷亦可视为现实主义者的人文关怀——少走歪路、少说废话、少为浮云遮望眼。(关于5G,吴*有过一次公开演讲,整理后的文字版:科技专业吴*谈5G:不只是比4G多“1G”)最后,也是我最有共鸣的部分,就是他对勤俭、现金为王这些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如果经济衰退是无可避免且漫长的,活下去,活到下一个崛起,将是最重要的事。好了,《浪潮之巅》讲完了。为什么我会把小说《硅谷是个什么谷》(以下简称ggg)和信息产业大宝典放一起讲呢?因为我觉得ggg呈现出两个层面的真实:-期间中美两国信息产业的跌宕起伏与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团结。在我看来十分高级。《浪潮之巅》是45度全产业链俯视,ggg则是让人置身浪潮之中随波浮沉:从年金融危机,到硅谷带着整个美国走出危机、非死不可这种千亿美金级的新企业诞生(男二),到硅谷的华裔科学家带着前沿技术加入中国双创大潮,到中国创业泡沫的破灭(男一和男二)…以及硅谷神话导致的法律服务(女三)、房产经纪-房屋装修(女二)等配套产业的兴盛。这是只有深深植根于中美十余年的观察积累方能获得的。至于《硅谷是个什么谷》主题所呈现的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团结,如张小娴在《流浪的面包树》后记所言: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就是这样的感觉。举贤不避亲,《硅谷是个什么谷》的作者是我的学妹。早年间,因为文字有种张爱玲的灵性,我特别欣赏她。如今,她拥有了张爱玲不具备的温柔敦厚(拜时代机遇、自身奋斗和幸福家庭所赐)与雄健。我相信,这也是她和我的合伙人、《大唐暮云》(目前仍在网络连载)的作者惺惺相惜之故。如果追《长安十二时辰》还不够的话……《浪潮之巅》和《硅谷是个什么谷》各大平台均有销售。《大唐暮云》在起点中文网独家连载。古罗马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