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荐读世界上最美的四首诗太美了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南阳*法”
  你知道吗?世界上有四首最美的诗歌,温暖着人们的心,滋润着众生的灵*。


  每一首都会令人动容、感怀万千,每一首都是不朽的心灵传奇。在此分享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见与不见》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扎西拉姆·多多


  此诗一度为讹传为仓央嘉措的作品,诗名甚至被改成《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等。扎西拉姆多多是个广东女孩。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现追随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已出版图书作品有《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喃喃》《小蓝本》。现任陈坤出品MOOK书《我们》主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作者:张小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张小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句,作者说法较多,一说出自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另一说出自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但《飞鸟集》中并未收录近似诗句,大抵是因为其中一个版本最后一句中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被一些人意淫为泰戈尔所创作,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客观证据说明泰戈尔创作过类似诗句。张小娴,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女作家,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年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名。

《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

舒婷,女,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年下乡插队,年返城当工人,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当你老了》

作者:叶芝(爱尔兰)

当你年老两鬓斑斑睡意沉沉打盹在炉火旁

你取下这本书来慢慢的诵读梦呓着你昔日的神采温柔的眼波中映着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欢跃的青春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者真诚

但有一个人挚爱你灵*的至诚挚爱你变幻的脸色里愁苦的风霜在赤红的炉膛边弯下身子心中凄然低诉着爱神怎样逃逸在头顶上的群山之间漫步徘徊把他的面孔藏匿在星群里

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是一往情深。之后叶芝一次次热烈的向茅德·冈求婚,一次次被拒,但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正是在爱的煎熬中的数十年,激发了叶芝创作的灵感。

南阳*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