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115.html摘要:本研究在劳动过程的理论视角之下,探讨了网络文学生产进程中的劳动控制和抗争如何展开。通过在线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本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平台通过产量竞赛、创意规训和权责置换的方式,分别达成对“执行”“概念”和“契约”的控制;网文写手通过“为爱发电”“公平感知”和“欲望治理”等策略对生产过程中的高压管控和职业风险进行认同。与此同时,网文写手也通过个体抗争和社群联结的方式建立起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实现自我保护和权益争取。本文揭示了数字创意产业中劳动过程运行的内在机制,对劳动过程理论进行了语境化的拓展,并指出了平台劳工意识觉醒、社群联结和劳动抗争的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写手;创意劳动;劳动过程;同意制造;劳工抗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产业蓬勃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55亿,占我国整体网民的53.2%。此外,龙头网络文学集团的海外拓展之路也不曾停下。年,阅文集团的海外用户访问量超过万;截至年,晋江文学城的海外版权输出就超过部[1][2]。一份商业统计报告显示,年网络文学产业总产值达到亿,预计在年达到亿[3]。虽然网络文学产业从产值来看,在以万亿计的数字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之中占比不大,但它是公认的数字文化经济的IP之源,为后续的影视、游戏等产业培育消费群体,孵化高值产权,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网络文学产业也催生了全新的职业/零工群体—网络文学写手,即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创作、发布并获取收益的创作者。《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达到万,其中签约作者61万人。男性作者占到56.6%,女性作者占比43.4%;这一创作群体的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其中90后的作者达到50.6%;17.3%的网文作者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以及以下的作者比例分别为23.3%、21.4%、38.1%。他们的日均创作时间在5小时左右,日均更新的文字量为字,而月收入高于元的作者占比仅为15.4%[4][5]。如果没有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内容供给与持续劳动,当下的网络文学产业乃至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将无法保持。
作为“劳动者”的网络文学写手(后文简称“网文写手”)却面临着另一番窘境:在非正式雇佣和弹性酬劳体制下,除了处在金字塔尖的顶级写手,大部分网文写手处于低薪甚至是无薪的劳动状态。由于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作为自由职业者的网文写手无法享受到加班津贴、医疗保险、最低工资等一系列劳动权益保障。更重要的是,根据平台方提供的版权协议,网文写手常常需要在版权收益分成中做出妥协和让步,甚至完全放弃作品版权及一系列相关权益。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要求,网文写手的生存状态一度成为舆论